敦煌“陷阱”公厕事件网络舆情专报

甲鱼网络舆情监测软件 上海舆情监测 上海舆情监测系统

敦煌“陷阱”公厕事件网络舆情专报

数据说明:

 

图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

 

数据时间范围:2020 年 9 月 13 日 0 时—2020 年 9 月 15 日 16 时

一、舆情综述

 

9 月 13 日,网民(@小粉摊旅行)在抖音平台发布一段名为“专

 

坑游客的公厕”的视频,视频中,有游客为上厕所车辆不慎陷入沙堆,

 

欲拖车只能出高价拖车费请附近沙漠项目店家帮忙,而其他游客热心

 

帮助却遭店家粗暴阻拦。当天 12 时,相关视频被微博大 V(@1024

 

专员)转发至微博,随后,相关事件引发大量网民和媒体的关注。

 

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此事发生在 G215 国道阿克塞至敦煌段,

 

厕所建在沙土上,游客开车过来后车辆被陷,工作人员再索要巨额拖

 

车费,曾有多位游客在此遭遇“陷阱”。

 

  • 月14 日,“敦煌发布”官方微博账号做出回应,称目前已经成立联合调查组,正在调查相关情况,之后会及时发布调查进展。

 

据网络数据监测显示,截至 9 月 15 日 16 时,现网络关于“敦煌‘陷阱’公厕事件”的传播量为 29344 篇;其中微博平台 17738

 

篇,论坛平台 2617 篇,网媒平台 3471 篇,APP3456 篇,来源覆盖全

 

国,微博平台成为该事件传播主要平台。

 

 

 

 

 

 

 

 

 

 

 

 

 

 

 

 

 

 

 

 

 

 

2|12

 

 

 

二、舆情数据分析

 

 

(一)舆情走势分析

 

 

 

 

 

 

 

 

 

 

 

 

 

 

 

 

 

 

图 1 舆情信息走势图

 

在舆情发展趋势中,该事件舆论信息最多出现在 2020 年 9 月 15

 

日,当日截至监测期结束,共产生 17678 条舆情信息,其中微博平台

 

最为突出,最高达到 9194 条传播量,成为该事件的主要传播媒体。

 

相关话题#敦煌文旅局回应专坑游客公厕#阅读量 6012.2 万,讨论数

 

6617 条;#敦煌陷阱公厕已被责令停业整治#阅读量 2.8 亿,讨论数 1

 

万条。

 

 

 

 

 

 

 

 

 

 

 

 

 

 

 

 

 

 

 

 

 

 

 

 

3|12

 

 

 

 

(二)舆情媒介分析

 

 

 

 

 

 

 

 

 

 

 

 

 

 

 

 

 

 

 

 

 

 

 

 

图 2 信息来源占比图

 

 

整体声量上来看,“敦煌‘陷阱’公厕事件”相关舆情的传播量

 

共计 29344 条。微博是其主要传播平台,占比为 60.45%,在媒体中

 

占比最高其中。“1024 专员”、“袁启聪”等微博大 V 号在传播中

 

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

 

 

(三)舆情调性分析

 

 

 

 

 

 

 

 

 

 

 

 

 

 

 

 

 

 

 

 

 

 

 

 

4|12

 

图 3 舆情情感分析图

 

 

监测时间段内,该事件舆情调性中性及负面占比较高,中性舆情占比 19.77%,负面舆情占比达 79.60%。

 

 

(四)传播地域分析

 

 

监测期内,涉及该事件的传播者及传播账号主要集中在北京、广

 

东地区,相应的,该事件的主要关注者也集中于该区域。其次,上海、

 

浙江、江苏、四川、山东等地也对此事件进行了关注。

 

 

 

 

 

 

 

 

 

 

 

 

 

 

 

 

 

 

 

 

 

 

 

 

图 4 事件传播地域图

 

 

 

 

 

 

 

 

 

 

 

 

 

 

 

 

 

 

 

 

 

5|12

 

 

 

 

三、舆论场

 

 

(一)关键词云

 

 

 

 

 

 

 

 

 

 

 

 

 

 

 

 

 

 

 

 

 

图 5 事件传播关键词云

 

 

(二)网民观点

 

 

通过梳理微博、今日头条等评论数据,网民评论主要分为以下三

 

个阶段:

 

第一阶段:官方未回应,舆情发酵期

 

1、要求大力整治此类违法违规行为

 

Maidouye:这类罪恶事件,都是整治太轻才会屡禁不止。

 

袁启聪:@甘肃公安 这件事你们不处理,会犯众怒的,应该有

 

一个交代,打黑除恶,这就是绝对的典型。

 

平哥:依靠旅游业发展的地方政府,这方面就一定要制定法规制

 

度,惩罚一些违规者。这些乱象不治理,游客还会去吗?口碑坏了谁

 

还会去,谁还敢去!

 

2、质疑当地部门徇私枉法

 

6|12

 

 

 

云南林猫 999:想想为什么报警一小时都没去。

 

朱希龙 zhuxilong:公安都是他们黑社会大哥。

 

3、反映对当地旅游业造成负面影响

 

A 娜娜酱 Baby:吓得我不敢去玩。

 

遮蔽双眼 Zz :甘肃是吧,直接拉进旅游黑名单。

 

4、反映旅游景点乱象广泛存在

 

樱紫湖蓝:哪个旅游景点都坑人,我自己是广西人,暑假带朋友

 

在桂林玩,无论哪个景点都是乱叫价。

 

5、煽动地域、民族、宗教对立情绪

 

ccc_3:那地方确实不咋滴,毕竟都是回族老大爷。

 

Laopohaiziily:邪教徒聚居地,小心为上。

 

第二阶段:官方回应正在进行调查,舆论保持一定热度1、质疑官方之前不作为

 

抹茶冰淇淋兔:为什么要等现在才管?

 

项婆婆:这事难道会没游客举报?就是地方懒政。你说你那实在

 

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就这旅游还不好好弄弄。

 

2、希望严惩不贷

 

西安新闻哥:堪比黑社会,希望严惩不贷!

 

第三阶段:官方发布通报,舆情风向发生转变

 

1、为官方处理速度点赞

 

玖零 Song:漂亮。不要让一两粒老鼠屎。毁了幸苦耕耘的甘肃

 

旅游业。

 

7|12

 

 

 

 

大清多会亡的:虽然迟点,反应速度还是点赞的。

 

2、询问网络传言真假

 

听见青海:所以网传该男子是青海籍是真是假,邸某是背后的人

 

还是当事人?

 

3、希望官方重视相关问题,保障旅游业健康发展

 

唐僧:本身敦煌历史悠久,旅游收获感极强。现在被这些害群之

 

马破坏,真的希望你们官方能真正重视起来,不要影响到敦煌这个大

 

品牌。

 

 

(三)媒体聚焦

 

 

此事件媒体传播范围较广,大量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媒体

 

报道主要集中在对相关事件以及跟进调查的报道。“南方+”新媒体

 

平台、澎湃新闻、新京报等媒体对此事发布评论。现列举部分媒体报

 

道如下:

 

北京青年网:当地回应专坑游客厕所:已介入调查 多名游

 

客自曝曾遭遇类似陷阱

 

  • 日,一位旅行博主一段“专坑游客的公厕”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游客为上厕所车辆不慎陷入沙堆,欲拖车只能出高价拖车费请附近沙漠项目店家帮忙,而其他游客热心帮助却遭店家粗暴阻拦。据了解,此事发生在G215 国道阿克塞至敦煌段。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调查发现,曾有多位游客在此遭遇“陷阱”,有游客称,他们答应让店家拖车才拿到厕所钥匙。14 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敦煌市委宣传部获

 

 

8|12

 

 

 

悉,他们已关注到此事,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南方+:叮咚快评|专坑游客公厕须一查到底

 

种种迹象显示,厕所只是一个“诱饵”,逼迫游客为高价拖车服

 

务和沙漠游玩项目买单,才是店家真正的目的。如此卑劣的坑人手段,

 

与趁火打劫乃至拦路抢劫,有什么本质区别?正因此,调查不能就事

 

论事、点到即止,而应一查到底,依法严惩。视频中,涉事白衣男子

 

自称,“我这个地方不是说谁想拖就拖的”,“我们公司有我们公司的

 

规定”。那么,这家公司到底是什么公司?该公司究竟制定了什么“规

 

定”?相关部门是否涉嫌监管失职?事件背后有没有“保护伞”?这些

 

问题有待一一证实。

 

澎湃新闻:马上评|敦煌陷阱厕所,与拦路抢劫何异?

 

从网络反馈看,不止一个网友遭遇过类似事件,那么当地是否接

 

到过类似的举报?再追问一句,如果没有这次社交媒体上的爆料,这

 

种“路霸”行为到什么时候才能被曝光?

 

十一将至,疫情后的旅游高峰即将到来,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

 

国内游将成为主流。旅游者的选择余地变小了,但这绝不意味着各地

 

有了可以“傲娇”的资本。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整顿好旅游市场,

 

切莫让不法经营者有“可以大干一场”的幻想。否则,一个恶性事件的

 

发生,很可能会为当地的旅游面貌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这对正在“回血”的旅游业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

 

新京报:陷阱公厕专坑游客,竭泽而渔的生意能做多久?

 

所谓坏事传千里,当被坑的人越来越多,口碑就会越来越差。最终,这还是竭泽而渔的做法,店家“坑”的不仅是自己未来的生意,还有当地的旅游事业。换句话说,这粒老鼠屎伤害的不仅是游客,还有当地的产业利益。

 

回到“公厕陷阱”一事,或许店主挖下的坑不足以造成交通事故,对车主没有造成显见的损失,但是恶意破坏、以此牟利的动机却是一致的。所以,希望当地对此也要有严厉的处罚,以儆效尤。

 

总之,这个“坑”挖起来容易,填起来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当地严格的监督管理,需要畅通的游客投诉渠道,需要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路还很长,但愿“平坦”。

 

 

(四)官方回应

 

 

  • 月14 日 14 时 18 分,甘肃省敦煌市外宣办官方微博“敦煌发布”做出回应,称目前已经成立由执法、文旅、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各职能部门正在调查相关情况,之后会及时发布调查进展。

 

9 月 14 日下午,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行业监管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行业监管办公室和相关负责人已经前往现场调查,暂无结果。去往现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事件正在调查中,无法透露更多信息。

 

当天 21 时 08 分,“敦煌发布”官方微博账号更新进展:目前涉事企业已停业整治;敦煌市公安局已收集相关证据,依法传唤涉事人员,其他相关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9 月 15 日 14 时 50 分,敦煌市公安局发布通报:涉嫌强迫交易犯罪的 5 名嫌疑人已被抓获,其中两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

 

 

四、舆情研判

 

就传播情况进行分析,目前,但相关舆情仍然维持一定的热度。随着媒体的跟进报道以及后续调查结果公布,可能引发新的舆情热度。根据目前舆情情况,相关舆情后续风险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民族、地域对立情绪风险增加。

由于事件发生地点以及涉事人员口音较为敏感,部分网民将关注点落在涉事人员是否是少数民族身份上,同时借机煽动民族和地域对立情绪。此类信息可能导致民族地域对立矛盾激化,对民族团结造成负面影响。

 

2、舆情涟漪效应风险增加

随着我国疫情情况得到进一步控制,“十一旅游黄金周”将迎来旅游热潮,此时爆出旅游景点乱象问题,可能对当地旅游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同时,随着“敦煌‘陷阱’公厕事件”热度增高,有网民反映敦煌、广西等地存在其他旅游乱象,此类舆情的传播可能对十一旅游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3、网络舆情失序风险。

本次事件中,有部分网民抨击目前政府部门存在只有舆情扩大才会采取处理措施的情况,同时质疑当地政府是否与涉事公司存在利益关系。由于前期舆情当地部门反应速度较慢,未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导致相关言论进一步发酵,对政府公力带来负面影响。此外,目前网络上存在关于涉事人员背景的部分网络流言,相关网络流言肆意可能导致负面舆情进一步扩散,具有一定的舆情风险。

 

4、舆情破窗效应风险增加。目前,官方发布通报称涉嫌强

 

迫交易犯罪的 5 名嫌疑人已被抓获,其中两人已被刑事拘留。但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具体的处置结果仍未出来。同时,对当地旅游行业行政执法专项整治工作暂未推行具体措施,若后续惩处力度较小,或此类不良现象放任存在,可能会诱使群众效仿甚至变本加厉。

 

值得注意的是,该次事件中,一直有部分网民将矛头指向政府,当地政府前期应对不足,导致负面舆情进一步扩散。目前,当地政府虽然做出回应,舆情风向发生一定转变,但该事件的余波却未能平息。随着“十一旅游黄金周”的到来,各地旅游业将迎来旺季,预判后续,若其他地区再次发生此类事件或大 V 账号再次发布此事,可能将再度会引发舆情热度回升,导致负面舆情爆发。当地政府需对上述情况保持高度关注。此外,各地政府也应加强舆论监测,避免在舆论风口时发生同类舆情事件,给当地舆情工作带来压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