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一未成年人遭霸凌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甲鱼网络舆情监测软件 上海舆情监测 上海舆情监测系统

安徽歙县一未成年人遭霸凌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一、事件概述
近日,又一未成年人霸凌事件引发舆论热议。
8月13日晚,一段疑似未成年女生在厕所内遭多名女生围堵霸凌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该女孩被围堵在厕所,遭多人轮流掌掴甚至拍视频围观,事发安徽歙县。

8月14日,歙县公安通报称:对此高度关注,辖区派出所已受案调查,将依法查处,适时向社会通报。
8月16日上午,歙县公安发布警情通报,内容显示:网传视频内容属实,参与者多为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对相关违法行为人进行了相应处罚,并对被侵害人开展了心理疏导工作。部分行为人由于不满14周岁或未满16周岁,依法不予处罚或处罚较轻。根据数据监测,8月13日13时至8月16日15时期间,网络上共产生涉及该事件的信息共计100189条,负面信息以68.23%的比重占据主导地位,新浪微博则是主要传播平台。

二、网络数据分析
(一)传播趋势
从传播趋势上看,8月14日15时是本次信息传播高峰,声量达到10097条,次高峰则出现在8月14日13时。自8月14日13时至15时期间,主要由于微博大V用户“月亮湖视频”发布“网传#安徽歙县一女孩厕所内遭围堵霸凌#施暴者叫嚣:出事我扛着”相关信息获得大量转载所致。第三高峰出现在8月14日21时,主要由于网民对于微博用户“乌托邦里的孩子”所发的相关帖子转载较多,致使热度再次攀升,目前原博内容已删。此外,8月16日10时,由于歙县公安发布警情通报,致使舆情出现小幅回温。

(二)媒体分布情况
从媒体分布情况来看,微博是最主要传播平台,信息共90301条,占比90.13%,并形成多个热搜话题,包括#安徽欺凌事件10名违法行为人被处罚#(阅读8862.4万讨论3949)、#安徽歙县一女孩厕所内遭围堵霸凌#(阅读6862.1万讨论3.5万)、#安徽一女孩厕所内遭霸凌#(阅读2188.1万讨论2343)等。其他如小视频、网媒等平台也有一定传播量。

(三)调性分布
从信息传播调性分布来看,本次舆情传播以负面信息为主导,占比约68.22%。此外,中性信息占比31.68%,正面信息占比0.1%。

三、舆论场
(一)媒体报道
针对此次事件,主流媒体多聚焦于当地警方处置通报内容上,鲜见点评报道,部分报道列举如下:
光明网:警方通报“少女厕所遭欺凌”:多人被处罚
中青在线:安徽歙县一女孩厕所内遭围堵霸凌,多人被处罚
澎湃新闻:网传疑似未成年人欺凌视频安徽歙县警方通报
市场星报:欺凌属实!已处罚!安徽歙县警方刚刚通报
(二)网民评论
事件自发生起,网民就围绕校园霸凌、未成年违法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梳理来看,主要内容列举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校园霸凌零容忍,希望严惩
@大地湾浪人:校园暴力对被打孩子的一生都会留下阴影,必须严惩!
@可惜世界不及你好T_T:校园欺凌发现一起,惩处一起,才能震慑更多想要做恶的人。
@无敌小莎莎:必须抓起来,必须拘留,必须在她们的档案上留案底!

2.认为处罚过轻,就《未成年人保护法》展开争议
@我叫洛凡尘:未成年人保护法该完善一下了。
@Ren藏宝阁:法律纵容未成年人犯罪。
@小丁今天早睡了吗:真的无语,这叫处罚吗?

3.讨论未成年人犯罪惩戒问题
@晚霞飞鱼满仓:未成年人犯罪,少管所取消了,该怎么惩戒?
@幽梦负流年:霸凌事件为什么得不到改善,原因就是惩治力度根本不落实。
@Jim_Gle-音乐仰望者:能送劳教所最好了,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4.质疑家庭教育缺失
@往事互相看:没有教育好,是不是也应该教育一下家长。
@11集大成者:打人的女生有错,但她们的父母更有问题,更应该为此道歉和负责,完全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任由其野蛮生长。
@吴红卫4363:父母对子女的监管责任缺失是个大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5.关注被打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没救了吖:要及时开导被打的小女孩,别让她想不开。
@失落在风中的旋律:受害者需要心理疏导,费用施暴者监护人出。
6.猜测事件背后原因
@甜田81144:这个被打的抢别人的男朋友,还打过小学生,所以才被打的。
@喜欢莫弈的颜77:受害者和施暴者男朋友睡了并且主动挑衅施暴者,换句话说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7.支持“以暴制暴”
@月巴月巴月佥:如果受害人的父母去教训一下这群施暴者,请不要阻止可以吗?
@惟妙玮肖:如果我是被打孩子的家长,我做不到理性容忍,必扇回去。
@欣欣向荣的阳阳阳:所以以暴制暴很有必要,不要和我谈相信法律,法律惩罚太轻了。

四、舆情观察
综上所述,此次事件传播在原视频内容的不断扩散以及歙县公安的首次通报加持下,使得舆论关注度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顶点。期间,虽有部分主流媒体参与报道,但均以转载警方通报内容为主,针对事件本身未有点评情况。另外,网民评论则分散在社会法制、家庭教育等多个问题方面。而在当地公安部门的二次通报下,舆情再次出现小高峰,但整体热度较低。且事件至此形成闭环处理,后续回温风险较小。综合研判来看,现存以下风险问题需要关注:

(一)家庭教育问题受关注,多方缺位引担忧
此次事件牵涉多名未成年人,备受社会关注。除去校园霸凌、法律效力等内容,家庭教育问题也成为网民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未成年人因个人矛盾直接上升至暴力欺压,在网民看来,并非普通青少年会有的行径。涉事女生无论从言语、着装还是肢体动作上,都充满“社会”气息,很难与未成年人相关联。网民认为,问题源头在于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父母疏于管教是主因。此外,对于此类现象,舆论认为不仅家庭教育存缺漏,国家层面也缺少相应的管制措施,一定范围内引起了公众对于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问题的担忧。

(二)“以暴制暴”被拥护,非理性意志凸显
出于对校园霸凌问题的强烈排斥,不少网民在声讨侵害人的同时,对“以暴制暴”的说法展现出高度认同。一方面,舆论认为,作为家长,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遭受这样的欺凌;另一方面,从过往类似事件处置情况到本次通报发布,公众对未成年人犯罪惩戒方面未抱有过高的期待,相关法律受诟病已久。既不寄希望于法律管束,又不能忍受孩子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以暴制暴”成为公众口中的最有效解决办法。此类舆论是对公安等部门对待霸凌事件惯常采取弱化处理方式的一种反击,更反映出社会法制存在的不足。此外,该类非理性意志得到广泛认同,或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之一。

(三)处罚结果惹公众不满,争议点发生转移
在歙县警方发布最终处罚结果通报之前,网民发声主要围绕“校园霸凌”等话题展开,多是表达对校园霸凌类事件的零容忍态度,呼吁学校、警方及家长对打人者的恶劣行径进行严惩。而在8月16日早间,歙县公安局发布二次警情通报后,网民普遍认为处罚力度“过轻”,“法律保护侵害人”的现象再次激发舆论的不满情绪,纷纷发声质疑《未成年人保护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流声音从反对校园霸凌转而偏向抨击《未成年人保护法》上。

(四)当事人隐私信息热传,存网络暴力迹象
舆论传播过程中,除去受到当地警方处置进度主导的主流态势以外,同时滋生了部分网络用户深扒涉事女生个人隐私信息的情况。一些网民受到猎奇心理的影响,转而关注并抖落双方当事人发生争执背后的原因、家庭环境因素、个人交友情况等极为隐私的信息。此类信息包含图片、网聊记录、社交动态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在好事者的传播扩散下,引发舆论对当事人的谩骂、侮辱,存在网络暴力的迹象。

五、总结
校园霸凌事件长期存在,公众更是对此深恶痛绝,而由于此类案件通常涉及到未成年人群体,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效力作用下,相关部门惯常采取“弱处理”或“不处理”的做法,无形中加剧了社会大众对校园霸凌及有关法律的反感情绪。或许是出于认识到有关部门对霸凌问题的束手无策,使得“以暴制暴”的社会情绪持续蔓延对于此类低龄化、恶性化的欺凌事件,有关部门或许不应只困囿于惩戒权缺失的问题上,而应加大对教育矫治作用的重视,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共治合力,以弥补相关事件处置中法律认定和惩戒上的不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