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双减政策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甲鱼网络舆情监测软件 上海舆情监测 上海舆情监测系统

北京双减政策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一、事件概述
2021年8月17日上午,北京市教委、人力社保局等单位共同举行《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双减政策的出台迅速引发网民的热议。现网络中关于北京双减政策新闻发布会传播量为46510条,主要在微博平台进行传播。

二、事件数据分析
(一)信息趋势分析
从信息走势来看,该事件信息峰值出自8月17日10时,北京双减发布会在网上引发网民的讨论,共产生4727条舆情信息,其中微博平台最为突出,达到2298条传播量,成为该事件的主要传播媒体。随着双减政策的解读,在网络上再一次引发网友的热议,该事件的次高峰产生于2021年8月18日9时,共产生4273条舆情信息,其中微博信息量达到2724条。

(二)信息平台分析
从舆情信息平台分布情况来看,微博是主要传播平台,截至8月18日时共19418条,占总信息量的41.72%。其次是微信、APP、小视频、论坛。电视视频、网络视频、贴吧等传播量较少。本次事件中央级媒体共有16家媒体参与报道,地方媒体和其他媒体都有参与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中央媒体都对该事件进行了详细报道。

(三)信息倾向分析
从信息倾向来看,共监测到正面信息占比8.25%,负面信息占比14.32%,中性信息占比77.43%,大部分网民观点偏向中性,客观看待双减政策的出台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传播地域分析
从传播地域来看,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北京地区的网民对此事件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区。

三、舆论场
(一)网民观点
本次事件主要在网媒平台传播,网民对北京双减措施发布会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度,教育问题一直是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内卷,教育减负等相关话题更是在微博等平台引发讨论。超话#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措施#阅读量已有1.1亿条,讨论4513条;超话#北京公布双减具体措施#阅读量893.8万条,讨论798条。总体来看,网民讨论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为在当前教育内卷背景下,双减政策治标不治本
@无羊198407:我弟的辅导班全都改在周一到周五,家长快忙疯了,但是学校里就是这么卷,光周末布置作业还要做什么思维导图天天拍视频发群里卷,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只要越来越卷就不可能减负,所以这有啥用?
@Kidultop:有能力的自己辅导没时间生育第二胎也不符合国家政策,没能力的找老师改一对一辅导也会增加家长经济负担不敢生第二胎吧?培训机构改成培训家长辅导孩子的辅导班,家长需要花更多休息时间去上课,对于家长孩子来说好像更难了……
@星易晓禅: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教师用心用爱去呵护学生,而不是仅仅为了升学率,让学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培养博文强识的学生,这才是教育的根本,重在培养优秀的教师,严格要求教师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国民素质教育才会真正强起来,整机构和治病一样,治标不治本。
@wadashi1430892774:那时候学校才几个人?我上高中一个班最少28个人,最多的33个人。一个年级4个班。时代不一样了。全面放开二胎三胎,人更多。关键点是增加学校,按平时成绩加中高考录取。单纯一个环节没有用的。不让补课,人家老师给自己家孩子补你拦得住?你有孩子的话应该知道,父母的话孩子不一定听得进去啊?

二是支持双减政策
@我看看你为何如此痴迷:教育开始改革了,是个好事,万事开头难,相信我们党和国家是从实现教育公平的理念出发的,也相信我们会实现教育公平!
@馳會玩:早就该把补课班都关了有几个老师是正经师范专业毕业的全是乱七八糟的人在那上课。
@十年八年y:说实话还是有所期待的,希望再之后实施阶段发
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不然就会出现补课越来越贵,普通家庭更加补不起了,只能干着急。

三是质疑双减政策
@大豆小点:我就呵呵看看吧,零起点入学,到了学校什么不会,老师不停找家长,你什么时候整顿好这些学校管理和教师再来和家长讨论双减。
@瘦宅日常-_-:可别快乐教育,看看国外那些憨批,中国的孩子想突破阶级限制,就一定要好好读书,多读书,这是唯一的机会。严重怀疑教育系统出了奸细。
@嘀咕嘀咕_94708:我们这儿小地方,到处补课,学校也会组织补课。尤其所谓的私立学校,那里的老师基本靠补课赚钱。很难禁止的。
四是担心双减政策落实后带来失业等问题
@悠闲生活111:考的会计证,后来被国家作废了,传闻会计行业n年后就消失了!考了教师资格证,还没来得及上岗,又碰上双减政策教培行业大裁员,无望,人生感觉无出路。
@罗学妹:国家真的就没考虑过,我们这种拿着教资证书不知何去何从的人。考教师编制每年如此多人竞争,那考不上的人以后就没有就业方向就要改行,教育专业就业面窄了,是不是以后大学生就更不会选择教育专业呢?

五其他观点
@夕姑娘要顺顺顺:减负前,骂教育畸形,孩子父母压力大,苦不堪言。减负后,孩子多了更多自由支配时间去成长,家长又骂普通孩子失去竞争力,以后没学上。真是服了这些家长了!这明明是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的好事。把童年还给孩子,把教育回归学校,不再让培训机构洗脑贩卖焦虑。

@璐璐刁刁:别的都挺好,但是初中高中还是要考英语的啊,小时候学语言更容易,学龄前不让学英语然后高考前拼命学是不是不科学。那些有钱人在双语幼儿园,对普通人是否也不公平啊。
@思想狗:外部环境随他变,我也左右不了,做好自己就行了。想躺你就躺,想跑继续跑,关键是自己要清楚一点,你现在帮助孩子选择的行为,未来会通向一个必然的结果。如果这个结果你能欣然接受,我躺平我开心谁也管不着。怕就怕你懒得跑,还想赢。这就不好了吧,你在羞辱那些奔跑的人,凭啥。
(二)媒体聚焦
北京双减政策发布会发布以后,多家主流媒体包括人民日报、中新社、新华社、光明日报都对北京双减政策进行了报道转载,大多以陈述性报道为主,内容上聚焦双减具体措施,以及分析双减政策带来的后续影响,报道多为正面、中性信息。如:

光明网:北京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昨天,《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召开。在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了北京市“双减”工作推进情况、内容及新学期的重点工作,其中明确提到,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
半月谈: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北京“双减”措施提出,将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于2021年底前有效减轻;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央广网:北京正式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具体措施《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
训负担的措施》18日正式发布。根据措施,学校要制定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公开班级各学科作业。作业必须在课内布置,坚持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加强面批讲解,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标。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三)大V观点
1、老徐时评(独立评论人)
这些政策实施以后,学校的责任更大了,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总体看利好普通百姓家庭。当然对于有钱人影响并不大。只要应试教育体制不改变,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稀缺,那么竞争就难以避免。底层和顶层影响不大,中间层恐怕会很难受,也很尴尬。
2、纸上速评(头条文章作者)
双减政策不能消除竞争,但可以消除内卷。学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希望适当延后,初高中阶段再开始竞争,而不是小学幼儿园就开始内卷。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试摇号入学,高中才开始选拔考试,恢复从前的正常竞争模式。
3、廖小利(知名教育博主微博原创视频博主)
只要是拼成绩中考高考,校外补课就无处不在,就算校外辅导机构取缔,一对一辅导你如何管理?周末不准补,周一到周五可以补啊,到头来还不是增加教育成本和负担。相比不能设重点班,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不能设重点学校,让每所学校在同一起点竞争,这样才能均衡教育资源。只要有重点学校存在,就会有学区房,就会有补课。只要中高考还在,试题的难度还在,就会有人想办法补习,只是把地上转入地下了而已。建议尽早普及高中义务教育,通过高考分流,减轻家长对初中分流的焦虑!
四、综合研判
1、教育市场乱象丛生,监管难度大
疫情前后,大量资本进入培训行业,线上教育风生水起,大部分在线机构把钱都花在了商业广告和获客补贴上,重视商业宣传,却忽视了教学质量的问题。此外在“教育内卷”压力下催生庞大的课外培训市场,良莠不齐,很多小型教育机构没有教育许可证,即使出台了双减政策,仍不排除这些教育机构会已更加隐蔽的方式组织校外培训,地下“灰色产业链”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教育维权难,合同纠纷、财产安全、虚假宣传、缺乏资质等教育乱象仍会不断发生,监管难度也将进一步扩大。

2、社会阶层固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此次北京双减政策的出台,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社会阶层固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以及这种不公平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随着对教育的投资,经济富裕家庭不仅可以请优质私教,还可以培养琴棋书画等特长提高素质教育,而经济不富裕家庭小孩不仅难以在日常课程追赶富裕家庭,同时素质教育也很难跟上。此外,这次政府强力介入整治培训机构,导致市面培训需求和培训供给中间产生了真空状态,影响最大的群体其实是中间阶层。因为社会最底层家庭的孩子原来也上不起培训班,社会顶层家庭的孩子依然有途径获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未来也可能会加剧阶层固化,这一点需要引起警惕。

3、就业竞争激烈,“教育内卷”短期仍可能加重
如今就业环境竞争如此激烈,获取好学历无疑是找到一份体面工作的敲门砖;全国多个一线城市对于人才落户制定的政策,依然有名校学历要求。70后和80后的这一代家长,一部分人也许当年享受了高学历带来的红利,一部分人当年也可能吃了学历的亏,导致70后和80后的家长成为了最重视自己孩子教育的一代家长。因此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教育投资仍是每个家长的首要投资,如果当下教育服务的人才选拔机制没有从根源上发生改变,仅仅依靠“一刀切”政策,很难说服家长减少教育投资,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催化教育“竞赛”,加重“教育内卷”。

五、总结
北京双减措施的出台说明政府在教育这种百年大计的事情上的决心是无比强大的,远远高于维护教培行业经济稳定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在线机构把钱都花在了商业广告和获客补贴上,这显然违背了教育的本真。但是教培机构并不是当下教育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阶层固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等相关问题仍需要引起警惕。未来,政府在课外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必然会进一步加强,双减政策对教育减负的效果仍需要观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