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网络舆情监测:校外补课、职业教育、民转公系列教育政策社会观察

甲鱼网络舆情监测软件 上海舆情监测 上海舆情监测系统

甲鱼网络舆情监测:校外补课、职业教育、民转公系列教育政策社会观察

一、 热点事件网络反响

近期,国家在教育领域做出多项举动,引发各地方下级部门纷纷跟进执行的同时,将教育话题送至了舆论场的中心位置,在娱乐新闻、自然灾害、疫情防控、奥运新闻等阶段性热点之中仍表现出极强的公众注意力集中特征。国家层面教育政策的变动在舆论场中的主要反响来源于特定事件的个体作用,虽然个体案例的舆论反响在教育讨论中引发了其他领域的议论,但是仍然足够完成群众的态度侧写。

(一)黄山别墅补课事件
7 月 27 日,安徽黄山市教育局人员在家长及媒体提供的线索帮助之下,对该市一别墅内教师违规补课的行为进行了突击行动和现场查处。事件进入网络讨论之后,现场行动的特点迅速成为了舆论关注的重要方向。前期记者暗访调查、当地媒体及家长提供线索、行动人员展开突击行动现场查处的事件经过和警方打击犯罪活动的流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被网友揶揄为“打击犯罪第一线”,还有网友质疑直接针对微观补课教师个人的行动难以落实教育公平。

(二)湖北扫黄打非办参与打击校外培训
7 月末,媒体新闻爆出湖北省多地扫黄打非办加入打击校外培训的任务,同期广东省还出现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纳入扫黑除恶专项考核的地方性政策。一方面有网友站台官方举动,认为扫黄打非办对于非法出版物的打击自然也涵盖了校外教培机构的各类违规教辅资料;但是更多网友感受到扫黄打非办、扫黑除恶专项等名词的严厉程度, 纷纷质疑校外培训如何能够和黄赌毒、黑恶势力并列,并采用相同的治理和打击措施。

(三) 南京某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事件
6月上旬,南京某独立学院学生因不满与高职院校进行合并专设在校内长时间聚集,根据警方通报学生群体还非法限制学院院长人身自由 30 余小时。事发后大量网民质疑学生“扣押”学院院长的警方通报,认为强行转型高职的行为违反招生简章、构成了对学生的侵权。由于事发时间节点较为敏感,同时还出现了境外势力在舆论造势上的参与和鼓动。此次事件之后,江苏、浙江等多地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的推行陷入停滞。

(四) 河南一民办中学拟将学校整体捐献给政府
7月末,河南义务教育阶段“民转公”工作的推进当中,周口市淮阳区淮阳一高校董事会研究,由校长王业生递请《淮阳一高关于学校捐献报告》,拟将学校整体捐献给政府。该事件的网络反应虽不及上述其他案例一般形成广泛舆论关注,但是也出现了网民群众的普遍不理解和隐晦不满,认为所谓“整体捐献”受到了行政推进“民转公” 政策强大压力,“公参民”类学校在教育部等八部委于 7 月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后仅剩转为公办、脱钩原公办学校、或停止办学的选择。
上述舆论讨论中针对校外培训收紧、职业教育推进、“民转公” 转型的三大方向构成了一幅教育政策的局部图景,舆论声音的广泛关 注引发大量争议性讨论的同时,还揭示出上述教育层面的变动在人口、就业、社会观念等多个领域都涉及颇深,且存在着众多政策实施落地 层面的具体问题。鉴于“民转公”方面的改革未形成其他两方面转型的现象级反应,下面将主要从职业教育与校外教育两个方面入手,解 析教育新政的潜在风险与危机。

二、 职业教育推行矛盾

当前就业市场当中存在着两方面的不协调,首先经过多年连续的高校扩招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而毕业生集中涌向的互联网等行业开始出现劳动力承载的疲态,学历竞争开始不断“内卷”;另一方面大量专业性、技术性的岗位却出现“用工荒”现象,一旦出现高校毕业生走上此类工作岗位的社会新闻,甚至出现舆论声音的广泛不理解。
从政策目标的角度进行预期推断,职业教育的推进能够形成以社 会实业需求为标准和导向,重新布局教育结构的良性作用。但是现实 情况更显复杂,职业教育在行政压力和市场信息差下的惨淡就业环境、和社会针对职业教育的整体性偏见形成了二者之间相互不断促进的 循环,造成了职业教育推动的现实难题。

(一)职业教育推行
今年以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推广和适用范围扩大持续进行跟进,具体政策如:5 月 15 日,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各地独立学院的办学实际,现就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制定本方案;6 月 7 日,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7 日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时,在其中独立学院转设引发特殊事件之后,现实阻力开始显现,江苏、浙江、山东等多地开始放慢独立学院转设的节奏。

(二)职业教育社会意愿和前景

⚫师生群体直接反对独立学院转设
一些独立学院的母校社会认可度高,满足了部分学生和家长花高价学费读重点大学的愿望,而转设技术大学后认可度有明显区别,因此引起学生不满。一旦学校降级,可能影响以后的学生个人发展。另外部分独立学院的领导和教师群体以自身利益为重,不愿意离开所在城市、所在职位,也担心转设后教师的发展、待遇问题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度低
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困境还是社会认可度低,在学历严重贬值的背景下,本科教育已成为就业基本需求,此前的本科大扩招抢占了职业教育的生态位,而现行的中高考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平等”背道而驰,强制实行“本科-职教双轨制教育”可能变为一种社会等级制。

⚫职业教育市场化对接混乱
在培养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的过程当中,与市场的对接和高度配合这一重要因素显然并没有得到重视。一方面当前的职业教育模式缺乏对于行业领域具有清晰认知的合格教师和信息沟通体制,教学内容往往难以跟上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在行政力量主导推动的职业教育当中,企业与校方的重要互动部分由政府角色代替,这也导致了企业的合作意愿较低。另外较低的社会认同度构成了职业教育——廉价劳动力的观念,同时影响到了社会、市场、在校师生等多方面,更促进了市场化对接的混乱。

三、 校外教培行业受猛烈冲击

从今年 3 月底教育部表态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包括校外补课、线上教育等众多内容的教培行业迎来了政策导向的寒冬。大量互联网教育企业——如作业帮、学而思、新东方、猿辅导等——纷纷受到违规通报和相应的集中整治处罚,新东方等教培机构开始进行大量裁员,教育板块股价也随之出现断崖式下跌。
在政策导向之下的产业低谷来临时,造成的动荡也蔓延到了其他涉及到其他相关行业当中,市场稳定的信心遭受重大打击。

(一)雷厉风行政策切割

根据网络信息进行不完全统计,从 3 月底教育部表态开始,从中央到各地方、从教育部门到扫黄打非办乃至扫黑除恶办,出现相关的限制性收紧政策近二十条,涉及到学前儿童教育、预收费标准限定、暑期托管看护服务、学科与非学科类培训区划等多个方面。另外,重庆、北京、上海等多地的教育部门及市场监管相关部门对十数家大型教培机构进行通报处罚,济南、青岛等地停止多类型校外培训机构审批,郑州等地出现校外培训机构集中宣布无限期停课。另外好未来、掌门 1 对 1 等大量机构企业出现大面积裁员,7 月下旬港股教育板块跳水、其中新东方跌幅近 40%。

“双减工作”意见下达以来,短短数月的时间并不足以市场面额庞大的校外教育培训产业完成向成人教育、素质教育方面的转型。这样雷厉风行的政策切割模式在面临积众难返的市场乱象、社会顽疾时能够起到见效快、扭转风向的标志性作用;但是在涉及到如此大体量的社会领域时,这样的动向也极有可能造成改革的阵痛升级,在短期内消弭掉众多就业岗位引发社会的短期动荡。

(二) 市场信心陷入低谷
时间进入 7 月下旬,校外教育培训的政策收紧逐渐完成之时,政策导向的市场调控却仍然处在鹤唳风声的余波当中。8 月初经济参考报发布文章《“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其中点名腾讯公司王 者荣耀等游戏,对游戏产业的社会危害进行表述。该篇文章一经发出,迅速形成了强烈的市场和舆论反响,港股 A 股游戏板块应声暴跌、大量游戏从业者发声声讨经济参考报称“极不负责”,随后经济参考报对该文章进行删除。腾讯、网易等游戏公司紧接着出台多项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充值金额的政策。
从媒体的发文批评到游戏市场股价蒸发、舆论纷纷发声征讨、业内巨鳄自行整改,整个过程不过数日,这一吊诡的事件实际上是教培产业遭受重创之后的市场信心低迷表现。实际上经济参考报该篇文章仅为一篇较为常见的社论,文中的观点的案例也都不算新鲜,但是新华社系的央媒身份,让该文章在发出之后无端承载起了中央政策导向的作用。教培行业巨大损失之后,同样涉及到未成年人教育话题的游戏产业内出现危机,政策导向下的产业留存疑问随即引爆了该话题, 同时将不稳定心理扩散到了市场当中。

四、 打击违规补课中执法不当

在一系列教育政策变动当中,对于校外补课的打击由于多起网络热点事件成为了最为中央的话题。这些执法打击的案例当中——包括黄山别墅补课事件、湖北扫黄打非办广东扫黑除恶专项、安徽含山县踹门抓补课等——无不显示出运动式执法和过激化执法的可能,有次引发的多种问题也值得深思。
(一) 运动式执法
相对于日常化、常规化的执法打击形式,我国行政主导的体制当中更多采用运动式执法的形式,即以专项行动的方式集中在时间尺度上的某一阶段进行严抓严打。相对于日常化的执法方式,专项打击的模式往往能够集中执法力量完成超额任务,对于限定时间段内的违法违规活动抑制有着奇效;另外专项行动式的行政指令模式增强了违法打击的不确定性,也能够增强对于违法人员的威慑力。但是与此同时这样的运动式执法在形成极强的动员作用后却难以进行维持,专项打击的工作人员往往来自公安、基层等多个方面,难以进行长期人员统一,专项打击一旦结束反而可能造成违法行为数量的反弹。

回到校外补课的执法当中,湖北、广东等地对于扫黄打非办、扫黑除恶专项任务的增添恰恰构成了高强度、高重视度、高人员调配的运动执法条件,同时也存在着相关单位本职工作增加、打击力度难以维持的各项难题。
(二) 过激化执法
在黄山别墅补课事件和含山县踹门抓补课的案例当中,在两个层 面上都显示出过激的特征。在执法流程上,虽然受到中央级别的政策 收紧、教育和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明确打击,但是校外补课这样的违 规行为并未造成如同黄赌毒产业一般的严重社会危害。这样的情况下, 突击行动踹门抓捕等更加强调突然性、专为降低违法人员逃逸可能的 执法程序显得有些多余,将更加繁复严格的警方犯罪法打击方法运用 到补课打击当中更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不当放置。

在执法细节上,含山县案例更加集中体现了其中的社会质疑。网传视频显示带有袖标的工作人员将们踹开后还进行了对补课教师掐脖子等不当行为。虽然在舆论的发展当中官方宣称这一行动并非针对 校外补课,而是为了驱散未戴口罩进行聚集的补课人员,但是也遭到 舆论声音“袖标工作人员也并未佩戴口罩的质疑”。此类粗暴的执法方式往往与运动式执法有着重要关联,行政命令的压力之下形成打击、抓捕指标,基层的执法人员则必须将执法的力度和强度都向着更加激 烈的方向推进。

运动式和过激执法的现象给政府部门带来的不仅仅是亲民形象的破裂和公信力的下跌,还在舆论的反响中形成了荒诞可笑的印象, 不少网友称执法人员在校外补课面前“如临大敌”,还有网友创作打击校外违规补课现场的段子,套入打击黑恶、黄赌毒犯罪的形式当中, 有着极强的舆论传播力。

五、 政策评析
(一)教育公平促进有限,方向走偏
此番针对教育领域的多项举动,在当前社会就业、市场竞争“内卷”逐渐波及到未成年人的时候,对于教育公平性的提高有指导性的作用。但是在考察实际的政策落实当中却可以发现,教育公平的话题实际上根植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公平当中。
对于违规校外补课的打击在抑制了现存违规行为的同时,也难以随时跟上仍有校外教育需求家长的变化,各种潜在的擦边补课行为恐

应运而生,加大了更进一步打击的难度。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仍
有额外教育需求的群体往往在社会经济地位上有着相对的优势,在堵塞普及化校外补课渠道之后,这又将形成新的、甚至更为严重的教育不平等。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更加合理的教育公平促进方法应该形成教育资源的充分涌流和合理分配;只要是体制之外的额外补充就划入违规进行打击,这样的行为在抑制系统外教育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会传递到校内教育身上,难以形成良性的教学质量相互促进循环。而且这样的抑制对于社会经济地位更占优势的家长而言也并不成为问题,只是平白增添了他们在寻求校外补课过程中的阻碍。

(二) “双减”落实仍然存疑,人口问题继续升温
今年 5 月中央出台“双减工作”指导意见以来,相关的舆论争论就不曾停息。有观点认为“双减”主要针对教育领域内的“内卷”竞争和有抬头迹象的教育不公加剧,而更多观点则联系开放三孩生育的政策进行解读,认为此举的根本目的仍是减轻家长在剩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经济和精力困难。人口问题的解读角度得到了大量舆论声音的支持,还进一步出现观点认为对于教育领域大刀阔斧的迅疾改革,证明我国的人口现状实际上已经来到导致经济崩溃的临界点,并不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一般仍显健康。

(三)教育市场活力衰退风险
校外补课及培训机构遭大面积取缔、职业教育推广接受普通高等 教育范围、“公参民”学校开始“民转公”程序,上述收集的教育政策 不仅仅将教育内容的输出牢牢把控在政府手中,还从系统外竞争对手、系统内竞争对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等不同的方面限制了教育市场的 活力增长。而市场化教育产业衰退之下形成的政府办学模式可能直接 落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窠臼,造成整个教育系统的活力衰减和人 才输送的显著断层。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